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关于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很多人还不了解,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九游研究所是九游APP大神玩家自发组织的团队,专注热门资讯跟踪、游戏玩法研究,以及个人攻略心得分享,希望每个玩家都能玩得更开心、更省心!在《少年三国志:零》玩法中,历练是获得日常资源的最好的获取途径,但历练中的每个不同的玩法都有自己不寻常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历练玩法中的【华容道之战】有哪些小技巧哦。接下来具体说说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三国志刘备传红线攻略(单骑救主—长坂坡之战)

三国志刘备传红线攻略(单骑救主—长坂坡之战)

大家好,我是大雷子,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三国志刘备传的游戏攻略,三国志刘备传是三国志曹操传的一个MOD,由作者严国栋修改过来的,因为原版的三国志曹操传比较简单,所以,作者在这个MOD上下了很大功夫,游戏变得很难。

这一期我们就开始做三国志刘备传的一个红线的剧情。

红线是奸臣路线、蓝线是幻想忠臣路线。

游戏开始,赵云携带刘备的儿子刘禅,准备突破曹军的重重包围,寻找刘备。

长坂坡之战

本关卡,赵云孤身一人在长坂坡大战曹军,需突破曹军的重重包围,携带刘禅,寻找刘备。

我方部队:赵云(步兵)

友军部队:7个百姓

敌方部队:张郃(弓骑兵)、8个贼兵、9个骑兵、6个弓兵、1个弓骑兵、9个步兵、3个训虎师、2个训熊师、8个武术家、1个策士、1个道士。

胜利条件:赵云逃到指定地点。

失败条件:赵云死亡、回合数超过30回合。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此关为逃亡战,此关的难点就在于敌人众多,而且攻击力都非常的高,尤其是我方只有赵云一名武将,还是步兵,对方一共有9个骑兵,步兵对骑兵伤害降低。

骑兵移动速度很快,很快就会把赵云团团围住,这样就会造成回合数很紧张,如果赵云配备攻击装备,则赵云的防御就很低,相应的存活率就很低,所以给赵云配备青釭剑、龙鳞铠、风神盾,这样先保证防御和回血,这样战场存活率就会很高。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游戏开始,赵云趁着敌军先杀百姓的时候,迅速向地图的右下方移动,这样可以只引出少量的敌人,而且上山之后,敌人的骑兵移动速度就会变得非常慢,不容易合围。

张郃配备了豆袋不停的射赵云,暂且不理他,如果先把他杀死了,则会引出曹操的大军,这大军里面有风水师,会输送补血,烦不胜烦。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暂时不理张郃,先杀掉山地上的贼兵,虽然贼兵在山地上有攻击加成,但是数量不多,先将他们击破。追击的骑兵和张郃不用理他们,一直顺着山路往下移动。

等移动到地图的右下角,开始望桥的方向移动,这时地图的所有敌军开始朝我方移动,将赵云重重包围,此时就要注意敌军的道士,道士会定身和谎报,一旦中招,就会被敌军任人宰割。

这里有个小技巧,先尽量的杀伤周围敌人的血量,电脑AI靠前选项会首先加血,所以,道士技能会放出小补给,而不是谎报。要是中谎报了,那么就读档吧。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有机会就先杀掉道士,其余利用青釭剑穿透技能反击给敌人大量伤害,就是注意骑兵的伤害,其余兵种伤害比较低。

还是要注意别把张郃杀死了,就怕风水师出现,尽量在杀死张郃之前现将骑兵杀掉,省的他们围攻赵云。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等将敌军杀的差不多的时候,将张郃杀死,得到白银铠(免除策略攻击),这时曹操率领大军前来,同时战场上的弓兵撤退。

曹操(英雄)、夏侯惇(骑兵)、夏侯杰(骑兵)、曹洪(步兵)、许诸(义贼),程昱(策士)、荀攸(风水师)

不过曹操的大军不会从山上过来袭击赵云的,他们只会远远的观望。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注意回合数,不用全灭敌人,从指定位置撤退即可获得胜利。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本关结束

第二十二关,由于我们开了全宝物模式,我方部队应该正确调整自己适合的装备,保障健康的血量。本关回合数比较紧张,尤其是被骑兵围住就不好打了,所以注意赵云的行走路线。

本关注意就是开始时,赵云不要跟张郃对话,虽说是张郃会撤退,赵云全能力上升,但是曹操会率领大军出现,会下令曹操周围的武将一起攻击赵云,尤其是风水师会输送,简直了,气死个人。

本关难度适中,调整好装备很重要,再者尽量保持张郃存活,让曹操大军晚到一会。

赵云过了当阳桥,张飞独守桥头,一声大喝,吓死了夏侯杰,吓跑了曹操。曹操暂时撤退,刘备摔儿子收买武将人心。刘备等人暂时退往江夏。

这时,诸葛亮远下江东,与孙权商议联盟抗曹大计,与周瑜一起策划了赤壁之战,果然,曹操在赤壁大败,刘备、诸葛亮等人决定派关羽在华容道伏击曹操。

(少年三国志)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华容道是一个以远程输出为核心的守关副本。限定时间内守住的波数越多,击溃的敌兵越多,排名越靠前,获得的军工(英雄等级升级材料)就越高。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系统这边给到的核心推荐是以弓箭手为主,当然小字部分也注明了【远程部队】点开对应的军师和英雄头像可以看到介绍。其中 甘宁 建议站在两侧靠前的靠前个位置,这样基于甘宁的天赋技能 锦帆流火可以使其快速集火每一个冒头的敌军、即便没有击溃。也可以留着残血敌兵给后面的英雄收割。当自己有一个甘宁到时候 还可以在助战列表里面借盟友或者好友的一只甘宁来助战。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当然,以上搭配是在自己和盟友以及好友都没有神将的前提下,当有了神将之后就可以依照上面的思路如下搭配:

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

左慈虽然是谋士,但是其多层伤害 加分身的机制,输出其实非常可观。在等级和进阶高了之后,1到2个太清-左慈就可以让敌军完全没有机会露头。3分钟的战斗可以打满90波敌军。拿到更高的奖励!当然,除了太清-左慈之外,温候-吕布 和 炎神-周瑜 也是不错的选择!

———-

《少年三国志:零》萌新快速上手系列!历练-华容道之战入门攻略

九游研究所是九游APP大神玩家自发组织的团队,专注热门资讯跟踪、游戏玩法研究,以及个人攻略心得分享,希望每个玩家都能玩得更开心、更省心!

在《少年三国志:零》玩法中,历练是获得日常资源的较好的获取途径,但历练中的每个不同的玩法都有自己不寻常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介绍历练玩法中的【华容道之战】有哪些小技巧哦。

一、当等级达到21级后,会开启历练的推荐玩法【华容道之战】,通关【华容道】玩法后,可以获得丰厚的银两奖励哦~

(历练-华容道1)

(历练-华容道2)

二、【华容道之战】每日有2次挑战机会,点击挑战进入布阵界面,根据少年不同的等级情况,系统会提示可上阵的人数,【华容道之战】是夜间战斗,所以只能有远程位的主将上阵哦。

(历练-华容道3)

(历练-华容道4)

三、战斗结束之后,根据少年的战斗成绩可获得每日大量银两奖励,并且根据每位少年的*高成绩计入**,在**中,**的名次越高在每周一的5:00结算后可获得丰厚的元宝奖励哦~

(历练-华容道5)

(历练-华容道6)

“华容道”已通往太空,历史上真实的“华容道”在哪?

曹操败走华容道

今天央视新闻放出了中国宇航员叶光富在空间站用太空姿势玩"华容道"的报道,"华容道"一下子成了一个热词。

“华容道”是个什么玩意儿?

“华容道”游戏

“华容道”是一种典型的滑块类益智游戏,需要按照一定的条件移动“块”,经过多种步骤,最终达到目标。类似于有着数千年历史的“重排九宫”。据考,它发明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虽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但它以其变化多端,与魔方、*钻石棋被国外智力专家称为“智力游戏的三个不可思议”,也与七巧板、九连环被称为“中国的三大难题”,是我国民族智慧的结晶。

“华容道”游戏

华容道”有一个带有二十个小方格的棋盘,棋盘上共摆着三组大小不一样的棋子,其中一组为4×1个小方格(曹操),一组为5×2个小方格(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一组为4×1小方格(四个小兵)。这三种棋子可以在棋盘上随意移动,但不可重叠和跳跃。游戏规则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棋子之间的移动将曹操移至出口。

它“不可思议”的地方之一是开局不同解法不同,开局相同解法也不同;另一“不可思议”是并不是任意的开局都可以解开。到底有多少种局式可解,有多少种局式不可解,至今没有人能够明确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游戏是根据《三国演义》里“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时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故事来设计。说的是,赤壁之战曹操损兵折将,落荒而逃,一路兵败至华容道,最终关羽念及故旧之情,不顾自己立下要活捉曹操的军令状,放过了他。但游戏毕竟是游戏,不是故事的重演,其千变万化的玩法,显示出了它无穷的魅力。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华容道到底在哪里?曹操为什么非要沿这条路逃跑?

说起华容道,大家一定是耳熟能详的,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火烧赤壁,曹操惨败后沿着华容道落荒而逃,回到中原,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曹操败走华容道”也成为了古今文学作品与民间故事里的一个重要戏码。

曹操败走华容道

然而,华容道到底在哪里呢?曹操当时为什么不走别的道路,而是非要选择从华容道撤退呢?

关于华容道的位置,有多种说法,如湖南岳阳的华容县说,湖北荆州的监利说、潜江说、石首说等等。

其实,华容道原来是不存在的,只是曹操兵败赤壁后,从乌林逃往华容县城时,从云梦泽中踩出来后一条泥泞小道罢了。

在先秦时期的江汉平原,也就是长江和汉江交汇的三角洲地带,曾经有一片广袤的古代湖泊群,被称为云梦泽。它的大体位置从今天的武汉市以西,一直延续到荆州的东部,东西宽度可达400公里以上。孟浩然的诗中所提到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云梦泽却渐渐的消失了。由于长江和汉江的积沙沉积,云梦泽的地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的湖泊群逐渐被沉沙形成的陆地分割和截断,变成了由星散的小湖泊组成的湿地地貌。到了曹操生活的三国时代,这里已经不再是广袤无垠的湖泊,变成了一个水草丛生,烟瘴四起的泥泞沼泽。

人们所说的华容道,正是由东西方向横穿这片大沼泽的一条捷径。

在古云梦泽的西北方向,也就是今天湖北省潜江市龙湾遗址一带,是古代华容县的置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从此道可至华容也。”

史载,曹操在通过华容道时“遇泥泞,道不通,乃令兵士砍芦苇、蒿草填路”,甚至出现了“羸兵为人踏藉,陷泥中,死者甚众”的现象。可见,华容道确实是一条死亡小道。

既然明知是绝境,曹军为何偏向绝处求生?

首先,赤壁之战发生在江汉平原上。从地形图可以看得很清楚,江汉平原的西北方向是巴山和秦岭山脉,北部则是绵延千里的大别山山脉。曹操想要北归,就只有延原路返回,先回江陵,再到襄阳,进而向北返回中原。除此之外,别无它途。

曹军所在位置地形图

其次,江陵是曹操这次**孙吴的大本营,在那里囤积了大量的粮草。在当时那种人困马乏、瘟疫横行的情况下,曹操当然要尽快回到江陵进行补给,以便稳定人心,

既然要回江陵,水路已断,就只能选择陆路了。而陆路的捷径在哪?假如我们在地图上将乌林和江陵这两个地点连接一条直线的话,正好就必须穿过云梦泽,经过所谓的“华容道”。也就是说,乌林—华容—江陵,这条路线是曹操逃跑的唯一选择,即便是绝境,为了尽快撤离,也得不惜“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用那些老弱伤残者的身体,也要铺平道路,以供马匹践踏而过。

故“华容道横贯整个江汉平原中部,东南端起自今洪湖县乌林,中经今潜江县龙湾华容县故址,西北直抵南郡治所的今江陵县,全长150公里。”的说法是无可辩驳的。

那么,历史上的华容道,与《三国演义》里的描述有多大的出入?

一是三国演义中的华容道是一条贯穿于高山峻岭之中的狭长谷道。但真实的华容道是一条地势非常低洼平坦的沼泽小路,两侧根本不可能有高山环绕。

二是曹操当时并没有《三国演义》描述的那么狼狈。史载,赤壁之战中曹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突如其来的一场瘟疫,火烧赤壁只是一个诱因。黄盖烧毁的只是一部分战船,还有一部分是被曹操自己烧掉的。既然曹操有时间烧船,逃跑时怎会那么仓促和狼狈?

三是曹操并没有遇到关羽的拦截。根据《三国志》记载,关羽率领水军赶赴夏口支援刘备,并且跟随刘备参加了赤壁之战。在时间点上推算,他不可能提前出现在一片茫茫的沼泽地中等着曹操。事实上,按照《山阳公载记》中的记录,当时追击曹操的并不是关羽,而是刘备本人。而且刘备仅仅是在曹操顺利通过华容道后才抵达,并没有出现在曹操的前面进行拦截。

华容道真相考

地球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理单元却因为:

一部小说——《三国演义》、

一场战争——赤壁之战、

一个上千年来作为义的化身的人——关羽、

一个以奸雄著称于世的人——曹操、

一个作为智慧的代名词——诸葛亮

而流传后世,它就是华容道。这里关于华容道的具体位置不作过多的解释(史学界对此有很多争议),我所深究的是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的真相。

一、考真究伪

《三国志·关羽传》对此只字未提;裴松之注引: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赢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山阳公载记》);蔡东藩在《后汉演义》写到:曹拟奔南郡,就华容道小路进行,较为近便……好多时才到南郡,操兵已寥寥无几;郭沫若等在《名家品三国》里面对此也是只字未提;易中天在《品三国》里面对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之事也持否认态度。而罗贯中却在《三国演义》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里面对此事却写得惟妙惟肖。那么,对于一个本来就子虚乌有的史实,罗贯中为什么却大费周章呢?同时,诸葛亮的“智”、关羽的“义”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二、追本溯源

由《三国演义》第五十回得知:赤壁之战曹操战败,此时刘备一方负责追击已成惊弓之鸟的曹军。诸葛亮为此设计了三路关卡,靠前路拜赵子龙为将,第二路拜张飞为将,经过靠前关与第二关的围堵之后,曹操兵马己消耗殆尽,最后一关华容道便成为关系曹操生死存亡的一道坎。当此时:人皆饥例,马尽困乏。焦头烂额者,扶策而走;中箭着枪者,勉强而行。衣甲湿透,个个不全;军器旗幡,纷纷不整。只骑得秃马。鞍留衣服,尽皆抛弃。”而作为最为关键的第三道卡,诸葛亮却是如此安排的:“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故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情”,至此,结果不言而喻,曹操终至南郡。那么,以神机妙算著称的诸葛亮却为什么有如此安排呢?

三、解疑释惑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这或许是世人永远都想不到的,其真相:诸葛亮是放走曹操的幕后策划,关羽不过是一个被蒙在鼓里盲目的执行者。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让关羽“义”释曹操呢?

(一)瞒天过海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诸葛亮在给子龙、翼德分配截杀任务时,“云长在侧,孔明全然不睬”,后又采用激将法令其立得军令状;在玄德劝说时,诸葛亮又以“亮夜观天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搪塞之。紧接着要问罪关羽时,幸得玄德求情“孔明方才饶了”。这样就把所有的罪责都嫁接在关羽头上了。

(二)罗氏心愿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为元末明初,当时由少数民族(蒙古族)统治天下,政局动荡、民不聊生。人们希望由汉族人治理国家,而《三国演义》里面所描述的事情正好于此相符,“拥刘反曹”的思想便顺应了人心,关羽的义释也正好体现的刘备的仁德、爱民思想。第四十一回有此论述:“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

(三)三分天下

1、操死备亡

在玄德劝说孔明莫要派云长去截杀曹操时,诸葛亮以“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搪塞,难道曹操真的命不该绝?并非不该,而是不能绝!在此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第三路关卡将曹操擒获斩首,也许曹魏势力顿时就会土崩瓦解,即使还有残余势力也将大打折扣:简单设想一下,如果曹操果真丧命,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形:1)曹操军队丧失领导核心,数十万军队分崩离析,成为一盘散沙。原来己被曹操镇压下去的各路诸侯残部又会纷纷乘乱而起,北方又陷入群雄相争的混乱局面。这就好比西安事变时蒋介石的处境(如若把蒋介石处死,那么之前被蒋镇压下去的军阀又会各自为政,互相争夺地盘,顿时中国就会陷入内战的漩涡,那么**救国如何谈起);2)曹操军队虽败不乱,仍是北方最具实力的统治者。但由于曹操死得仓促,他的几个儿子:曹不、曹彰、曹植又各具才干,也各有支持者,于是上演了如同河北袁绍之子袁谭、袁尚,荆州刘表之子刘琦、刘琼兄弟争位的一幕,造成曹魏势力的分散;3)曹魏军队退回北方后,由于曹操的几个儿子年纪尚幼,难以服众,部将们如董卓死后李典之流互相争权而衰落;或者手下中某个类似司马氏的野心家出现,提前发动诸如高平陵事件,篡夺了曹氏政权;4)忠于汉室的旧臣乘机起事,与曹魏重新争夺朝廷的主导权。总之,无论发生上述何种情况,都会造成北方较长时间的混乱,那么就会:1)使北方的百姓陷于水深火热的战争洪流当中,这也是刘备不愿看到的;2)孙吴就会成为天下最具实力的诸侯,刘备的势力虽壮大了很多,但远不及孙吴,而孙吴要做的就是灭掉刘备(孙刘联盟只是暂时的,赤壁之战的结束也就意味着联盟的瓦解,历史上的金(北)宋联盟灭辽、蒙(南)宋联盟灭金也是一样的),进一步壮大自己的势力。如此以来,刘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只能是一场黄粱美梦了,如此诸葛亮的满腹才能就无处施展。

2、假戏真做

如上所述,曹操果真不能死!但是“释”曹一事应由谁来完成呢?只有关羽堪当此任,只有关羽才是放曹的最佳人选。此事似易实难。因为诸葛亮放曹必须放得天衣无缝,必须放得孙权周瑜无话可说。此时孙刘双方是联盟,有一个共同灭曹的协议。刘备一方若在关键时刻公然放曹一马,则与叛徒何异?不仅在孙权面前说不过去,也难以面对世人。《三国演义》的主导思想是“拥刘反曹”,如若诸葛亮放走曹操,一是不符合这个主旨思想;二也不符合刘备的“匡复汉室”“汉贼不两立”的口号。因此,诸葛亮此时必须找一个有放曹借口的人,这个人就是关羽。关羽当年下邱兵败,被迫入了曹营,曹操待他极厚,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赠金赠袍赠赤兔马,连过五关斩六将也没有深怪于他,应该承认,曹操对关羽私人是有大恩的。关羽有这样的前事背景,加上他的性格特点,由他来执行放曹这一特殊使命最为合适。放曹之后,对外,诸葛亮可以用这是关羽的个人行为来解释;对内,又可以凭关羽与刘备的特殊关系赦免他的放曹之罪,一举数得,何乐不为?如此看来,去华容道前诸葛亮要关羽立军令状之事,显然是一场演出,是演给孙权看的折子戏。当然,诸葛亮导演此事既不可向刘备道破,也不可对关羽明说。如果在华容道公然放曹,必将在*治上陷入被动。关羽也是个忠义之人,如果知道诸葛亮的玄机,恐怕至少不会在华容道上演得那么自然真实。何况诸葛亮如果把其奥秘明告世人,他的形象也会有负面影响。

3、源起隆中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先三分,后一统。《隆中对》道:曹操“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刘备一方可利用、发展的空间只有荆益巴蜀这西南闲地。而刘备欲一统,须先三分,后“待天下有变”以图天下,而赤壁之战就是实现三分的关键一步。可以这样说,赤壁之战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曹操的失败,而赤壁之战却是诸葛亮求之不得的,这样就加速了三分的形成。赤壁之战,貌似是孙刘联合抗曹,其实不然,曹、孙、刘三方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1)孙权想灭曹弱备(其实刘备也是势单力薄的,而孙吴忌讳刘的原因在于:一、帝世之胄,名正则言顺;二、仁义满天下,民心所向;三、文有诸葛,武有关张赵,此三人乃有万夫不当之勇,万军中取一人头如探囊取物);2)刘备:首先,必须联吴抗曹,为自己赢得生存的时间与空间;其次,弱曹制吴,换言之,操在备存;第三,攫利壮己。因此在赤壁之战中,刘备一方是出力而不尽力,出三分的本钱,却想捞十分的利润(战后取荆州、南郡、襄阳,又令子龙计取桂阳);3)曹操:灭吴一统,如若不能便强刘牵吴。诸葛亮熟知其中利害,所以在赤壁之战中,他才会如此地从容镇定,游刃有余。再看赤壁刘备一方的战果,:败曹留曹,取荆襄,克桂阳。

4、经济鼎足

学术界认为:“三国鼎立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其理由是:“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给南方孙、刘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同一时期北方的国家则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国家,以统一中国。”

毫无疑义,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孙、刘割据的物质基础。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十分注意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如说江东是“国险而民附”,荆、益是“民殷国富”、“沃野千里”。而当时北方,历时十九年的军阀混战,人民被屠杀,土地荒残,户口锐减,造成了“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的惨象。曹操总结了历史的经验,十分注意经济的恢复。公元196年,他迎献帝都许,“是岁用枣抵、韩浩等汉,始兴屯田,”当年许下屯田,得谷百万解。“于是州郡例置田官,所在积谷,仓凛皆满。故操征伐四方,无运粮之劳,遂能兼并群雄。”

5、*治均衡

1)内部瓦解

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借荆州与刘备,曹操无力南下。同时,曹也看到了孙刘的微妙利益,《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写到:“操自赤壁败后,常思报仇,只疑孙、刘并力,因此不敢轻进”“表奏周瑜为总领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故想借此从内部瓦解;刘备在进驻荆州犹豫是否能安坐荆州之主时,诸葛亮如此解释:“主公请放心,两年之内不会有人敢来和主公争荆襄”“过不了几日,他们便会引兵还吴”,此时刘备仍然不解,诸葛亮又作了一个较为精辟的比喻解释:“一家有三兄弟,较好做人的往往是老三,最难做的往往是老二…….主公勉强可称老三”“从东吴的角度看,他最厉害的敌人不是我们,仍是曹操”“周瑜遭挫受辱,恼羞成怒……而孙权和鲁肃确实明白人……他们定会想法设法阻止周瑜和我们交兵”“以荆州为饵,让我们与东吴交兵……所以我们只要和东吴不交兵,维持联盟大局,曹操就不敢妄动”。而后,在曹仁丢失荆州表奏曹操时,曹操道:“打败仗都打得这么漂亮,把周瑜的兵马打了个精光,却把三座城池丢给刘备”这也进一步证明三方的*治利益均衡关系:三方中的任何一方都不能独自灭掉其中另外两方中的一个。

2)权谋*治

操见不能在短期内灭孙刘,于是加快培植曹党势力。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冬十二月下了“自明令”。清严可均辑的《让县自明本志令》对“让县”的解释:曹操减退出自己受封的武平侯国三县二万户,用以换取封众子为侯;退出三县“以分损谤议”,也就是要洗刷一下他那“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赋”的狼藉名声;建安十六年春正月以世子曹王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付垂相,又封五子为侯;建安十七年冬又指使董昭建言尊立自己为“魏公”,并割据冀州为王国根据地;尚书荀或表示不满,曹操毫不手软地迫死荀或;荀或死后,曹操称“魏公”,建安二十一年称“魏王”。

曹操的目标是一统天下,赤壁战败,诸葛“释”操,不仅使得刘备免于灭顶之灾,相反却让刘备迅速发展壮大;孙吴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东南霸主的地位;而曹操无力南下,重新审度天下大势,休养生息。

自此三分雏形现之。

参考文献

[1]王子宽.华容道新解—诸葛亮博弈之释析.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5

[2]彭波.羽华容道私纵曹操的行为阐释一质疑《三国演义》中关羽的“义”.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

[3](明)罗贯中著 , 《三国演义 上册》 ,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7.1

[4]林宣治.华容道问题最优解的搜索策略. 津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11

[5]郭沫若等.名家品三国.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6]易中天.品三国.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

[7]蔡东藩.后汉演义.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501-503

[8]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2

以上就是三国志华容道攻略(副本闯关之华容道)的详细内容,希望通过阅读小编的文章之后能够有所收获!更多请关注喜价游戏网其它相关文章!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jia.cn/youxi/32009.html

(0)
上一篇 2023-08-26 07:29:03
下一篇 2023-08-26 07:29: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