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7号下午接近16点,游完福建土楼的三个代表性景点。时间还早,临时增加一个目标,福建漳州市。
其实我们早已在漳州的地盘。云水谣、“四菜一汤”,都属于漳州市南靖县。我们要去的是漳州市老街,还有漳州名桥——江东古桥。
江东古桥
有什么特别之处?有!
英国学者李约瑟亲临考察江东古桥后,在他那本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中留下一笔:
“江东桥建筑是一个有趣的历史性问题。”
将“有趣的历史性问题”翻译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就是,江东古桥是一个未解的谜。
万里长江靠前桥武汉长江大桥的总设计师、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到此考察后惊叹:“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如何安装上去的?”
且不说公元1214年的南宋,就是八百年后、已实现机械化的今天,将这两百吨整块石梁,从开采、运输,到架上桥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百公里的吉萨(Giza)时,面对古埃及人用230万多块平均重约2.5吨大石头累积成的胡夫金字塔,感慨万千。那一刻,发自内心认为,埃及古老文明是属于全人类的,尽管它早已淹没在茫茫沙漠之中。
胡夫金字塔的大石头有230万块之多,但每块只有2-3吨重。多几个人、用蛮力、天长日久地总是可以堆成金字塔。后来确实有个日本团队,用人力和最简单的工具做了一座“试验金字塔”,验证了这一点。
总之,建造胡夫金字塔的难度,没有超出人们的简单思维逻辑和想象力。

图1 漳州的江东古桥
江东古桥就不一样了。尽管时间跨度几千年,南宋时建筑还是得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如何用人力将200吨重的石头开采、运输、最后架到桥墩上?是不是超出人们的想象力?
所以是个“迷”。
几年前,有位叫郑德鸿的漳州文史爱好者,从理论上解释了这个“迷”。
首先,郑先生在江东古桥上游,找到了一处叫鸡公山古采石场遗址,那里还躺着两块巨大石条,其材质与古桥石梁完全一样,属于一种叫“鸡尿石”的花岗岩。石材源头基本确定。
然后就地加工成石梁,借助重力和滚木运到河边。解释得通。
再然后呢,如何用起重机将200吨的石头装上船?
埃及金字塔的百万块大石头,也都是用船从采石场运送到工地的,不过那是2-3吨的石头,人力装船没问题。
800年前的南宋人如何将200吨的一块整石装上船?看似“无解”的难题,却被当地的一句老话立刻化解了。这句老话就是:“石载船”。
当郑先生实地调查、无意中听到当地才有的词汇“石载船”时,脑子立刻“电闪雷鸣”。对呀,为什么就不可以把石梁绑在船下,用“石载船”的方式运输呢?
现在不妨简单地逻辑推理一下:海水退潮时将石梁运到河床;涨潮时水位漫过石梁,就可轻松地将船绑在石梁上方;水位继续上涨,石梁就会像潜水艇一样前行了。
完美!
完美是完美,不过还有两个问题必须回答:其一,南宋时代涨潮水位有多高?其二,多大的船可以浮起200吨的石梁?
靠前个问题好回答,查查水文资料就知道了。果然,丰水期这里的潮汐落差超过3米,更何况,采石场下方还配有一个十米深的洼地。至于建桥位置的水位,自然更高。
第二个问题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计算题。石梁的密度是2.7,水的密度是1。由于水的浮力,石梁在水中的重量只有126吨,三条载重50吨的小船绑在一起就可运输了。
最后用同样的原理,将石梁架到桥墩上。
以上仅是符合逻辑的计算和推断。800年前的漳州古人可能还有更简单高效的方法?
总之,要想完全绿色这个困扰无数人的世界之谜,还需要做更多的认证工作,或许作为读者的你,就是那个最后解开谜底的人!

图2 桥的介绍

图3 桥头入口

图5 五根原石梁还在,其余被洪水冲入历史长河的记忆中
天黑前到达江东古桥。伴随着渐渐降临的夜幕,古桥更沧桑、更神秘。
之后,前往漳州老街,当然是去找特色小吃。
大家都知道,小吃非常著名,内地不少城市还有小吃一条街。不过要问小吃的根在哪?估计知道的人不多。没错,根在漳州。
据统计,目前2300万人中,有三分之一是漳州人的后裔。小小云水谣在的后代就有23万之众。那位大耍独立闹剧、数典忘祖的省*长蔡英文,祖籍也是漳州。所以说,所谓的本省人,其实几乎都是来自岛对岸的漳州后裔。
两*关系解冻后,小小漳州一地,就汇聚了2000多家台资企业。从饮食服饰到戏曲文艺,从方言文字到历史文化,早早地就被漳州人同化,更不用说“特色小吃”了。
很快来到漳州老街附近。离街口还有100多米的地方,有家小店挤满了人。原来是一家沙茶面老店。正赶上肚子饿得嗷嗷叫,入嘴的沙茶面也就格外地美味了。

图6 漳州老街沙茶面

图7 正宗老牌沙茶面

图8 漳州老街汤圆

图9 漳州老街骑楼小景

图10 小吃一条街的鼻祖:漳州老街小吃一条街
后记:
2月8号一早出发返程,傍晚时分回到珠海美丽湾。
整个行程:约1500公里。
全部费用:约3500元。三人。
旅游地点:广东珠海、广东顺德、广东潮州、福建土楼、福建漳州。
(完)
展开剩余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