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喜价首页攻略运动药品价格上涨(药品价格高)

药品价格上涨(药品价格高)

药品价格上涨,药品价格高

我国是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生病与治疗是人生中在所难免的事,那么医药产品的价格则关系到国计民生。药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关乎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许多人觉得药价很贵,尤其是在药店购买药品的消费者,对动辄几十甚至上百的药品大呼买不起,呼吁监管部门介入,通过行政手段控制药价,然而这可行吗?本期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的药品定价政策。


我国药价的基本政策

30年前,大约在1993年前后,我国就开始建立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的意思就是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而市场经济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就是供求关系,简单来说就是你的东西好,买的人多,供不应求,你就可以卖的贵,但若你卖的太贵了,很多人买不起,买的人少了,你为了生存,就必须降低价格。


药品归根结底也是商品,属于特殊的商品。为何特殊,原因很多,笔者在这里仅列举其中一个特殊的地方:即一般的商品大多数是商品的提供者直接面对消费者,消费者对商品的满意程度会比较直接的体现在供求关系上,而供求关系又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但药品不完全是这样,在医疗机构中,药品是由医师下处方后由药师调配,患者直接去药房拿药,换而言之,患者(也是消费者)不直接面对药品的供应方,而有权下处方的医师又并不是消费者,导致在部分药品流通环节,药品供应者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进而供求关系并不能直接由消费体现。


药品价格上涨,药品价格高


刚刚我们说的情况是药品供求关系中比较特殊的地方,当然如果消费者直接在药店买药,那此时的药品和其他商品无异,都是提供者直接面对消费者,供求关系能直观体现。我国考虑到药品的特殊性,结合维护公众健康的需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制定了我国的药品定价政策。


1、定价:价格来定


麻醉药、靠前类精神药


2、医保支付标准引导


医保基金支付的药品


3、招标采购或谈判形成价格


专利药品、*家生产药品、医保目录外的血液制品、统一采购的预防免疫药品、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和避孕药具


4、市场调节价:企业自主定价


绝大部分《目录》之外的药品,企业可以自主定价。这部分药品占目前市面上药品的大多数,具体占多少,笔者没有找到近期的文献资料,但在一份2014年的期刊杂志中找到一份这样的数据,当时市场上销售的药品共有1.2万种,实行定价或指导价的有2400多种,也就是只有20%左右的药品价格在控制,而80%左右的药品价格是由企业自主定价。


药品价格上涨,药品价格高


药品都很贵吗?

的确有一部分的药价格不便宜,或者说非常贵。经常在网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治疗某种罕见病的某某药打一针要花几十万,属实令人震惊。为什么要卖这么贵,企业都是黑心商人吗?其实我们要全面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一方面,企业在研制药物的过程中,投入了巨额的资金成本和超长的时间成本,需要从好多备选的化学物质中找出“效果好但毒性相对低”的潜在药物,而且还不一定最后能成功上市。另一方面,企业毕竟要以营利为目的,巨大的初期投入和不可控制的研发风险,是原研药刚一上市售价及其昂贵的重要原因。


中药是我国所特有,千百年来为我国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一些中药饮片由于其来源稀缺、效果又特别好,市场供求关系紧张,导致价格昂贵,如野山参、花鹿茸、天然麝香等等,但我们可以找到多种替代的方式,不一定非要选择这些名贵药材。一些中成药,如药店卖的各种感冒颗粒、止咳糖浆、清热消炎的片剂等等,由于其是企业自主定价,为了保证企业的利润,价格可能也并不低。


药品价格上涨,药品价格高


自主定价的药品,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定价基本上都基于供求关系,按照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企业只要合法经营,这些都是被允许的。但我们也不排除一些商业策略和行为,甚至是一些非法商业行为,人为地抬高了药品的价格,这种非法行为监管部门则会予以打击。


但如果说我国的药品价格都很贵,那也不是事实。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住院过的患者可能很清楚,在住院期间所服用的药品,很多是非常便宜的,有的就两三块钱一粒,有的甚至就几毛钱,在这基础上,医保还能给与很大程度的报销,患者自费的比例很少。这些药物很多就是属于《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药物,《医保目录》中的药物都是临床必须、使用广泛、效果出众、价格低廉的,目的是在救治患者的同时,减轻患者的负担。


药品价格上涨,药品价格高


为降低药品价格做的努力

  1. 推进公立医院实行药品(中药饮片除外)“零差价”,多少钱购进,同样钱卖出,彻底摒弃以药养医模式
  2. 施行“两票制”,药品从生产企业到批发企业,再从批发企业到医疗机构,压缩了中间环节抬高价格的空间
  3. 大量集中采购,极大地降低了医疗机构常用药的价格,给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实惠;
  4. 医保谈判,“灵魂砍价”,以量换价的方式,有效降低了进口特效药价格,进医保后让患者重新看到希望。



参考文献:


1、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演变分析.彭 翔,申俊龙.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年第5期


2、创新激励视角下我国药品价格管理政策完善策略.周斌,吴晓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4)08-799-04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