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喜价首页攻略运动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那天夜里,大梦惊醒,趁着大脑皮层里那点梦的记忆还未散去,在床头的纸上画下一对手,那对手有着修长而纤细的手指,五指张开,对着阳光,阳光似乎可以透过手掌,将手掌映射得晶莹剔透,而在手掌的后面,在手指的缝隙里,在那片湛蓝的天空下,是高耸巍峨的 贡嘎 山,梦里的蜀山之王。

于是,稍微准备准备,或者说压根没有做任何准备,买张机票就去了
成都 ,在自驾 上高 原之前,照例是要在天府之国消费一番的,美其名曰养精蓄锐,但事实是,在灯红酒绿的锦官城,既养不了精,也蓄不了锐。


二郎山的那边是另一个世界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318国道虽然是从上海起始,直到 西藏聂拉木 为止,被驴友们共推为“此生必驾”的线路之一,但由于这几年基建狂魔一顿猛如虎的操作,高速公路已经通到了青藏高原上的 康定 城。于是,大部分自驾的朋友其实都是从 成都 出发,一路高速,尽情奔驰,直到过了 康定 ,才正式踏上318国道的征程。

以前高速未通到
康定 的时候,从 成都康定 必须翻越“高呀么高万丈”的二郎山,这也是318国道上的靠前道难关。现在通了隧道,一个接一个的隧道,有的隧道长达十几公里,开到最后甚至怀疑是否还能离开这个禁闭的空间,幽闭恐惧症患者确实不大适合到四川来开高速。

近日的成都几乎难得见到阳光,要是偶尔遇着一个温暖又明媚的晴天,那可是刷爆成都人朋友圈的大事件,可是穿过二郎山之后,山的那边,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了。

天空湛蓝,白云缥缈,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高原特有的气息。

越过 康定 城区,先去二十公里外的木格措溜达一圈,原本对于这种位于城市郊区的收费景区,我是不抱什么期望的,只是来都来了,不趁机看看,又有一种没把自己填满的无聊感觉。

从坐上景区大巴开始,一直到顶头的木格措,这种感觉是一以贯之的,沿途的风景确实一般,在壮阔优美的 川西 高原,这样的景色只能算是平平无奇。

坐这里的游船,可以跨过木格措,到对岸的溜溜山去瞻仰情感之山。“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而且,溜溜山这个名字,明显就是要彻底躺平,傍上《
康定情歌》,然后就有许多不明真相的话群众自觉送上好吃好喝了。

不过走到公共景区的尽头,会有藏民上来攀谈,说是越过“防火封山”的路障,继续往山谷的深处走,到他们生活的寨子那里去,会有“好看一万倍的风景”(藏族大哥原话),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贡嘎雪山。

当然要进入藏民大哥们的寨子,必然是要骑他们的马才可以进去的,骑马的价格是一人二百三,可以讲价到二百,来回一个小时左右,其实现在在各个景区,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市场行情,再贵就是被宰了,再便宜嘛,应该没有再便宜了。

坐在马背上,摇摇晃晃,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雪山,忍不住想掏出手机来留影,结果差点就从马上倒栽葱下来,只能老老实实坐好,随着马儿的行走起伏,环顾这周遭的旷野。

雪山下,藏民的寨子里升起了炊烟,如果不是藏民大哥一边喝骂,一边硬拉缰绳,我们胯下的马匹估计就直接从另一边下坡,回寨子里的马厩休息了。

走到一座白塔附近,终于还是逃不过景区的套路,藏民大哥说这里是三世班禅的出生地,骑马绕白塔六圈、十六圈、二十六圈、六十六圈都是可以的,为自己和家人祈福,每圈花费不多,也就二十块。

拒绝缴纳绕着一座普普通通的白塔转好几十圈的很傻又很贵的智商税以后,藏民大哥并没有气馁,继续介绍其他项目,反正现在雾气很大,看不到 贡嘎 山,不如骑马绕着坝子跑两圈,一圈三十块,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

还有几匹跟着我们一起进山的走马,看着山上雾气太大,啥也看不见,傍晚又太冷,感叹几句“见到见不到都是缘分”之后,便纷纷拨转马头,下山去了。

唯有我们,眼见着藏民大哥推广“绕白塔健步走”活动不 成功 ,便不忍再拒绝他关于“让我们策马奔腾活的潇潇洒洒”的建议了,好歹骑马溜达两圈吧,反正这种只有来高原或是草原旅行才能变得喜闻乐见的运动,在内地也不是很常见,就当花钱出来拓展了。

几圈马骑下来,就当我们快要冷死的前一刻,突然听到藏民大哥的呼哨声,原来遮盖天地的雾气突然散去,正好露出了后面一直藏着的
贡嘎 山,虽然雪山的位置不是很正,主峰也不是很明显,但好歹这是华丽丽的蜀山之王,看见就是缘分。

看来,只要真心实意做一个实在人,经常参加一下民族同胞们组织的拓展活动,老天爷终究还是会给面子的。

看过了许多人都无缘看到的蜀山之王,我们似乎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多了一份是人就能看出来的优越感,骑在马背上,颠簸起伏,摇头晃脑,一副志得意满的样子。

尤其是翻越路障,回到木格措的湖边,看着那些到此为止的游客们,我们的嘚瑟之情几乎就要喷薄出来了


康定的夜,折多河从这里流过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溜的山上溜溜的 康定 城里,一条入夜后灯光璀璨的河流刷爆了朋友圈,湍急的河水被束拢在狭窄的河道里,奔腾鼓荡,一往无前。

原来我以为这条夜景上佳的穿城河就是大渡河,实地来问过本地人之后,才知道
康定 城里这条河只是大渡河的支流,至于河叫什么名字,那就是一个罗生门的问题,有人说是折多河,有人说是 康定 河,有人说是打箭炉河,有人说是炉河。

我觉得折多河较好听,所以就叫折多河了,不过“折多”在藏语里是弯曲的意思,这条河在
康定 市区的渠道里笔直地奔涌,一点都没有名为折多的觉悟。

康定 城里有一座著名的水井子,井水冬暖夏凉,常年不冻,水质甘冽,住在附近藏汉百姓都到这里来挑水吃。据说每年新年,这口水井都有“抢头水”的风俗,抢头水,诸事顺,好彩头就要这么简单又朴素。

水井子旁边就有一位背水姑娘的雕像,即使背负沉重的水瓮,仍然婀娜多姿,身姿优美,果然是
康定 城里“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


终于来看你,原来你是这样的折多山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在网上不计其数的G318游记里,比起后面路途里更加壮美的崇山峻岭,二郎山和折多山反而是被提及较多的山口,开始有点不明所以,后来仔细想想也就明悟了。

首先是我自己看东西没耐性,刚刚看到二郎山和折多山,如果觉得文笔不入法眼,也就直接弃了,其次是那些旅行的人们刚刚踏上旅途,从温柔似水的天府之国一脚踏上冷峻如铁的高原,初次感受寒冷彻骨的高山垭口,还有如影随形的高原反应,这是绝对深刻的初印象,到了游记里,必须好好花点笔墨写一写。

二郎山隧道打通之后,二郎山果然就没人再写了,而折多山作为318国道上翻越的靠前座真正意义上的雪山,江湖地位一下子又拔高了不少。

康定 城出来,翻越折多山一定要赶早,这是无数走过318国道的先辈们,用血与泪的教训留下的宝贵经验。

于是,我们带着冒着热气的大包子,冒着被噎出好歹的风险,赶在早上八点钟之前就开始翻山,此时山上的车辆还不是太多,偶尔遇上慢行的大车,稍微跟一会儿,还是可以觅着机会超过去的。

后来在冷嘎措路上遇着一队那天中午才来翻折多山的游客,听说是被十几台大车压着速度,对面还有逆行加塞的车,整个场面混乱不堪,生生堵到傍晚才从山上下来。

到了观雪台,这里算是现在318国道上的靠前座正儿八经的高山垭口,到此,已经满山积雪。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318就成了此生必驾的代言路,虽然公路越修越好,穿山过水,以前的天堑大多都变成了坦途,很多爱好自驾的朋友也对这条自驾线路丧失了兴趣,说是没有挑战性,到处都是蹭车党和假徒步直播的,但是说实话,从景观的角度来说,毕竟318还是一条将川藏线及周边壮阔风景串联起来的主要公路,要欣赏 川西 、 林芝 和前后藏的极致美景,总归还是要走318的,人家说句“”此生必驾”并不为过。

路过木雅圣地就不进去了,毕竟前方还有蜀山之王在等着我。

没有光影的新都桥,王者变青铜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都说新都桥是摄影天堂,估计这种说法的起源是新华社在 新都桥 镇设置了一个摄影基地。大家一看 新都桥 是新华社都认可的地方,那必然是极美的,于是便一窝蜂都涌了过来。

其实看过了太多318沿线的风景,
新都桥这一段,美是美的,但说实话远远达不到所谓“天堂”的级别,而且特别依靠光影的衬托,有适合光影的话,应该算是一个王者,没有光影陪衬,那么勉强发一个青铜段位证书,也就是这样了。

来到
新都桥的时候,新都桥正处于每日的青铜时段,差不多也就是正午时分,光线猛烈又直接,赤裸裸的,跟一早一晚较好的光影都不挨着。

车行路过一条普普通通的乡间公路,路两旁的树叶已经变黄,当然也仅仅只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黄叶而已,就这都至少有几十辆车堂而皇之地停在马路上,大妈们旁若无人拿着丝巾,占据了马路中间摆出各种妩媚妖娆的造型,来去的大货车无法通过,急促地鸣喇叭,各种喝骂声此起彼伏,整个场面混乱不堪,却依然不能妨碍大妈们热情又霸气的马路秀。

相比十分热闹的树荫公路,潺潺小溪边的人气就要少了许多,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明明这里的风景更有感觉,又不用跟大车抢道,即使是在不怎么出片的大中午,也有一番值得拿出相机来按快门的美好感受。

新都桥大多的风景,谈不上如何惊艳,但胜在恬静,还是那句话,如果配上合适的光影,也会拍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世外桃源效果。

离开 新都桥 镇,走上248国道,其实这也是一条不逊于318的景观大道,只是在网上汹涌澎湃的“此生必驾”呼声中泯然无声而已。

从 新都桥 出来到开始进山穿峡谷中间这十几公路的沿水路段,风景还是极好的,随着海拔越来越高,人烟越来越少,天地空寥,山脉起伏,白塔巍巍,流水拂过浅浅的河床,荡起小小的波澜,在阳光下,仿佛闪耀着璀璨的晶光。

在进山之前,从高处回头再望来时的路,苍茫大山脚下的河水,曲线毕露,连绵幽长,由于遇着气温迟迟没有骤降的暖秋,尽管已是十月末,层林尚未尽染,却依然生动感人,令人流连。


到冷嘎措赴一场蜀山之王的盛宴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冷嘎措,号称是近年被驴友开发出来瞻仰蜀山之王较好的观景台,没有之一。子梅垭口和雅哈垭口那些已经算是非常小众又精彩的观景点,跟冷嘎措比起来,都只能算是弟弟。

从 新都桥 到冷嘎措原先的路径是走248国道,过沙德镇,然后转乡道,走一段搓板、弹坑和过水的三合一烂路,到达山脚下的帮木吉德村,最后骑马或是徒步上山,后来由于山林放火和修路的缘故,这条路在2021年初被关闭,游客再也无法正常通过了。

但是英雄而睿智的驴友们哪里会轻易屈服,很快又找到了另一条路线,从 新都桥 到上赤吉西村,先坐村里的面包车,然后转村民的摩托车,到后山山顶,这里同样也可以看到 贡嘎 山,这条线路被驴友称作冷嘎措B线,而之前那条线路则被称作A线。

从乡道拐进进山的半成品公路,至少要过两道卡,都要看健康码、行程码,还要下车登记姓名、联系方式啥的,对于我们来说,只要给进,要干啥都行,让表演倒立唱国际歌都没问题。

临了还要下载一个防火码,天干物燥,植被易燃,作为一个中华好公民,进山以后不抽烟、不点明火、不带火种,是应该尽到的基本责任,这个没什么好说的,遵守就是了。

进山的路真得很烂,怪不得守卡的藏民大哥放我们进来时,还不忘叮嘱“慢慢开,路烂得很~”。我们在
成都 时决定租一台迈腾,而不是底盘更高的SUV,说实话还是草率了,严重低估了路况的复杂性,只能更小心地驾驶,虽然不是自己的车,但是基本的爱惜还是要做到的。

路况虽然不好,但沿途的风景还是不错的,如果不是过往车辆扬起的沙尘太大,我们还会停车多拍几张照片,但现实中望着窗外仿佛黄风老妖刚刚经过的场景,终究还是没有下车的勇气。

至于如何找到冷嘎措的马帮驻地,除非有熟人指引,否则靠的就是一口坚持信念的先天真气,连续沿着烂路往山里面开几十公里,不要停,不要思考,不要怀疑,沿途没有任何路牌指引,总之一直开就对了,所有勉强算是路的地方,都要勇往直前地过去。

最后才能开到真正的山脚底下,马帮就在这里。回头看看山坡上已经变黄的稀疏植被,星星点点,仿佛还没有长成的幼年。

马帮的价格公开透明,爱骑不骑,一人一马单边200块,停车还得一人收20块,较好准备现金,山下的手机信号基本等同于没有,我们就是耗时半个小时,才用时有时无的2G信号付款 成功

眼前就是开始上山的路,而到了后面,基本都是密布荆棘的羊肠小道,骑在马背上,还得时刻注意灌木上的尖刺给你的脚脖子狠狠来一下子。

一个多小时的骑马上山经历原本是十分煎熬的,可是当高耸连绵的 贡嘎 雪山群从山的那一边突然跃出,就这么华丽丽地出现在视野里,脑海中就只剩下了无穷无尽的震撼。这种感觉就像坐着家里的破烂小渔船,突然来到了核动力航空母舰旁边。

不愧是垂直落差冠绝所有雪山的蜀山之王,仅仅一眼,那种君临天下的气势就已经扑面而来,在半路上看见有人朝着 贡嘎 山的方向五体投地,顶礼膜拜,我们非但没有觉得突兀,反而很认真地思考,是不是要下马,跟着一起拜一拜。

贡嘎 山的主峰被压顶的山帽云笼罩,尽管不能一览无余,却仍然能够感受到这座神山无与伦比的美丽。

冷嘎措实际是一个位于山坳处普普通通的高山小湖,水面估计也就几亩大小,不过冷嘎措却有个天下独一份的优势,就是几乎正对着 贡嘎 山的主峰,这也是冷嘎措成为 贡嘎 山靠前观景点的重要原因。

站在湖岸,隔着一池碧幽的湖水,巍峨圣洁的
贡嘎 山以及周边一系列雪峰尽在眼前,宛若一副气势磅礴的伟大画卷,叹为观止。

在网上看了许多
贡嘎 山倒映在冷嘎措里的美好照片,这也是吸引我不远千里,搭飞机开汽车骑大马来到这里的缘故。只是实实在在上来以后,我便对于那些照片的真实性存了巨大的怀疑,在这四面走风的山坳之中,雪山之侧,那池小小的湖水真的会有照片里那种平静如镜的时刻吗?

当然,就算没有照片里那种似盗梦空间一般的虚幻倒影,冷嘎措那边的 贡嘎 山也是极美的,甚至不应该用美来形容,毕竟美这个形容词还是世俗的,而 贡嘎 山却早已超脱了尘世的感受,面对蜀山之王,只有震撼,只有膜拜,只有臣服。

在 日照 金山来临的前一刻,我也庄重的屈膝下拜,不是为了祈福,心里没有杂念,单纯只是膜拜这神圣的大自然。

要洗涤心灵,可以看一卷佛经,可以读一本好书,当然也可以来一次深入大自然腹地的旅行,看一次此生无憾的 日照 金山。

随着斜日西坠,投射在雪山之上的光线会逐渐上移,仿佛一块逐渐拉上的幕布,而在六点半左右,也就是夕阳彻底落山之前的那一瞬间,雪山与暮霭会上演一幕谢幕前的华彩,就像是压轴的奏鸣,突然响起,却是整场的最高潮,华丽又迷幻,然后又在最高处骤然止歇,曲终人散,毫无留恋,即使观众卖力地喝彩,也绝无返场。

即使是在 日照 金山最华丽的时刻, 贡嘎 山主峰上的山帽云也不曾散去,旁边有的游客痛不欲生,直呼没有看到完整的主峰是人生大憾,而我却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我觉得这种山与云在夕阳里共舞的场景才是最有美感的画面。

肃穆的雪山,温柔的云朵,相依相偎,刚柔并济,阴阳融合,仿佛一位如水的女子正在最后一次为即将出征的武士挽好发髻,插上守护的平安符,而那片金色的晚晴,正像一副凄美忧婉的背景。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极致美丽的东西,却往往转瞬即逝,流星划过夜空,樱花凋落成泥,红颜命薄如纸,而 贡嘎 山的 日照 金山也是如此,极致的辉煌灿烂,登场便是高潮,却又很快褪去,仅仅几分钟之后,便重新归于平淡,仿佛未曾出现过一样。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如是说,在他眼里,晚晴是人间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是李商隐,如果义山先生活到今时今日,能够如我们一般看到
贡嘎 山的日落,那么一定还会创作出更多流芳百世的诗歌。

看完日照金山才下山,就意味着下山的路,必须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行了,本来还有骑马下山这一个选项,但是同行友人上山时在马上的姿势过于僵硬,他的尊臀与马背连续做功,导致“刚烈”,为了避免进一步加剧伤残等级,他坚决不肯再骑马下山了,无奈我也只好陪他步行下山。

这是一段在很长时间内都会记忆深刻的经历,由于小路众多,走错了路线的我们,一脚深一脚浅,误入荆棘灌木的深处,无数枝丫上的尖刺划过裤脚的撕扯声,令人心惊胆战,至于踩着马粪、踏进溪
水里 ,这些都只是小场面而已。

最后还是循着漫山遍野的手机灯光,找回了大路,双腿打颤地回到了停车的地方,由于跌跌撞撞的下山经历,友人似乎更加难受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后悔刚才的决定。

原本订了一间山脚下的星星客栈,顾名思义,就是一圈栅栏里搭了几个帐篷,随时可以出来到野外看星星,至于是不是遮风挡雨,那似乎是可有可无的事情。

不过在夜里气温动辄降到零下好几度的深秋季节,选择这种四处漏风的帐篷就显得有些草率了,而且据我们观察,十几个帐篷的露天客栈,似乎只有我们这一拨客人,完全没有灯光,伸手不见五指,阴风呼嚎,不知名的野兽也在肆意地叫唤。

这就有点瘆人了,已经不是坚持坚持住一宿拉倒的问题,而是我们还能不能顺利看到明早太阳的大事件。

于是,我们放弃了预定,沿着三合一烂路,继续颠簸颤抖地往山外行驶,最后在路边选择了一家看起来人气还不错的藏式民宿。

冷嘎措的行程结束了,生活却还要继续,好好睡一觉,明天去塔公草原,朝圣雅拉雪山。


塔公寺,一见如意解脱寺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塔公乡的塔公寺,寺院周围就是水草丰美的塔公草原,而塔公寺的全称是“一见如意解脱寺”,是藏传佛教 萨迦 派年代最久远的寺庙之一,建寺距今已千年有余。

拉萨西宁日喀则香格里拉 那些规模庞大的藏传佛教寺院比起来,塔公寺的规模就小得多了,四四方方的围墙内,前院是三大殿,后院是佛塔,围墙外环绕着转经筒,塔公寺的寺院布局基本就是这样了。

塔公寺之所以有名,首先因为它是
萨迦 派的重要寺院之一,就像格鲁派被称为“黄教”一样, 萨迦 派在藏地被俗称为“花教”,因为这个教派寺院的围墙上经常涂着象征文殊 菩萨 、观自在 菩萨 和金刚手 菩萨 的红、白、蓝三色图案。其次,塔公寺距离被称为“香 巴拉 第二”的雅拉雪山很近,自驾时基本可以连在一起游览,而在藏语史诗《格萨尔王传》中,雅拉雪山位列四大神山之一。

天气晴朗的时候,视线掠过塔公寺的金顶,雅拉神山的主峰在蓝天下清晰可见,这也导致塔公寺在朝圣者和驴友中享有无上的盛誉。

在寺院外斑驳久远的回廊里,沉重的转经筒在信众手里“吱吱扭扭”的缓缓转动,密布的六字真言随着转经桶的转动,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出现在眼前。

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也许承载着洪荒宇宙里最根本的真理,徐徐默念之,使人安宁,使人忘我。

寺庙大殿的基座上,刻画着奋力托举殿堂的夜叉形象。在佛教的经典中,夜叉原本是一种形象丑恶凶猛的厉鬼,强健勇壮,以人为食,后来被佛陀教化成为护法神,位列天龙八部之一。

屋檐上的龙首兽是真龙的第九子——螭吻,相传其性属水,建筑上以此做檐,用以避火。很多地方的建筑用的是螭吻吞脊,而塔公寺是用的是螭吻飞檐,其为了避火的象征意义却都是一样的。

塔公寺内的供灯处,充溢着酥油的甜腻气息,火烛摇曳,即使不是藏传佛教的信徒,走进这里,也会不由自主的肃穆起来。

走在塔公乡的公路上,就可以清晰看到雅拉雪山,看起来似乎很近,伸手可及,可是望山跑死马,距离真正走到雪山脚下,还有好几十公里的路程。

洁白圣洁的雪山,金碧辉煌的寺院,整齐肃穆的白塔,同时出现在构图中,就是一副和谐神圣的画面,当真有点儿“一见如意得解脱”的意思。


行驶在熊猫大道上,到处都是珍稀景观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离开塔公草原,不一会儿导航软件就提示我们已经进入了“ 中国 熊猫大道”,就是穿越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公路。

虽然这次旅行没有专做去卧龙的计划,但是趁着金秋十月,沿着熊猫大道走一遍,还是可以邂逅许多极好的风景。山顶积雪,天蓝叶黄,冷气洗肺,沁人心脾,又美又飒。

赶在天气彻底转冷之前,高原上的牛马羊们还在努力地吃草,看起来一点都不悠闲,它们用绳命在贴膘,跟夏天鲜嫩的青草相比,秋天已经开始枯黄的牧草,口感肯定差远了,但是牛马羊们却仍然头也不抬地嚼着,吃着,这是铭刻在它们基因里的生存密码,只有尽量多吃一些,才能熬过寒冷的冬天.

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下盘旋,车行到高处视野开阔的地方,远处的雪山清晰可见,在蓝天白云下,明媚又亮丽地招摇。

今年是个暖秋,山下温度还没有彻底降下去,可到了山顶之上,这里降低的温度已经足够使层林褪去绿妆,变得斑斓灿烂,与洁白的雪山和碧洗的天空搭配在一起,绝对是十分稀缺的美景。

在前往雅拉雪山的路途中,雪山顶着面孔呼啸而来的景色比比皆是,这种公路在雪山下延伸的背景,最适合拍出那种很带感的公路片,绝对自带一种凯鲁亚克的高级感。在磅礴壮美的雪域天路背景中,没有凡人的身影,只有神明的居所.

由于下图中这座雪峰在我们的翻山的过程中,一直以各种华丽的姿态出现在前后左右的各个角度中,导致我们一度误会这就是被号称“东方白牦牛”的雅拉神山。
朋友还一本正经地分析,面前这座雪山从海拔、仪态和造型上,分明就是一头横卧在山巅的白色牦牛,这才是天神的坐骑啊~
然后,我们又转过一个垭口,当真正的雅拉雪山出现在面前时,朋友突然沉默了,我们也不能说话,整个气氛都有点尴尬,也不知是因为什么?


雅拉神山,这才是东方的白牦牛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由于今天的目的地是位于 丹巴 县的甲居藏寨,路程虽不太远,但是导航显示200多公里要行驶六个多小时,时间还是蛮紧张的,所以我们决定不进雅拉雪山景区,而是在沿途的观景台,瞻仰这座被称为“东方白牦牛”的美丽雪山。

与当年去梅林雪山和南迦巴瓦山一样,那些距离较远可以直视雪山的观景台,
比如 松赞梅里酒店和索松村,都比那些凑到山脚下要仰着脖子才能看到雪山脚脖子的观景台, 比如 飞来寺和直白村,视野更好,风景更美。

今天我们到此一游的雅拉雪山观景台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这里眺望雪山,神圣的白牤牛不再是泰山压顶一般的庞然大物,而是横卧在群山之上的神兽,是执盾肃立的武士,所有人都能通过拉开的距离把它看得分明。

从观景台上能够清晰看到雅拉雪山的景区大门,从那里开始,十有八九又是景区车翻山越岭把游客拉到雪山脚下去。

其实,很多风景并不适合近观,而各种风格和类型的雪山就是其中之一。


甲居藏寨,最美乡村古镇里有你的名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中国地理》杂志曾经评选过六大“最美乡村古镇”,分别是 四川甘孜 的甲居藏寨, 云南红河 的哈尼古村, 新疆喀纳斯 的图瓦村, 贵州黎平 的侗寨, 江西婺源 古村落, 云南丽江 大研古镇。

前几年,陆陆续续去过哈尼看梯田层层,去了
喀纳斯 看晨雾袅袅,去了 黎平堂安 侗寨看耕牛老农在水田里劳作,去了 婺源 看令人迷醉的春夏秋冬,而 丽江 古镇则是每年都要挑阳光明媚的日子去躺上几次,算来算去,在中华大地上行走了十几年,这六大最美乡村古镇,也就只剩下甲居藏寨这一处了。

这次趁着来
川西 溜达的机会,总归还是要去甲居藏寨住上一宿的,虽然眼下不是这边最美的时节,但既然是地理杂志上榜的最美村寨,不管什么时候来,都应该会有拿得出手的景色吧。

从甲居藏寨的景区大门口买票,然后再把车开到寨子里,还有好几公里的盘山路程,我们预定的客栈就在进寨子后的靠前家,一家典型的藏式民宿。而在客栈顶楼的观景平台上,角度正好可以看见大
金川 河在峡谷里奔流的景色。

站在观景台上环顾眼前深邃的山谷,才明白原来以甲居藏寨为代表的“最美村寨”,指的并不是哪一座单独的寨子,而是分布在峡谷各处的一众碉楼式的藏寨群。

这些寨子中,有的建在山顶与白云为伴,有的坐落在山腰的层层梯田边,有的围绕着正在结果收获的杏树、桃树、
梨树 ,有的则在河水之畔,以水为邻。

大家都说“红一方面军擅攻,红五方面军擅守”,历史上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大部由国军起义而来的红五军团,在长征途中一般都被赋予断后掩护红军主力撤退的重任,他们也一直出色完成守护任务,直到在甘肃被多路夹击,自军团总指挥以下3000官兵浴血奋战,死战不退,几乎全军覆没。

红军长征走到
甘孜州的时候,红五军团的指挥部就设在甲居藏寨,亲临实地来看看,才发现这个位置确实是居高临下,方便固守。

甲居藏寨里为了方便游客打卡,专门自下而上设置了五个观景台,有景区车循环在这些观景台之间,而对于自驾的游客来说,下面这些比较成熟的寨子的道路很简单,按照路上的指示牌,很容易就能找对方向。

沿着山上的道路行驶,才发现山上和峡谷里的寨子与寨子间的边界并不明显,或者说对于我们游客来说,其实分不清哪里是甲居藏寨,哪里是聂呷藏寨,哪里又是另一个名字的藏寨,只是越往山上走,旅游开发的痕迹就越不明显,道路也不那么平整了,我们好似闯入了当地人真正的生活里。

在几乎快走到山顶的地方,车下的道路在导航软件上已经分辨不出来了,而且道路的宽度只能勉强够一台车经过。就在这样的村寨里,我们竟然无意间被邀请参加了一场藏族朋友的婚礼。

时代在发展,民族在融合,明明大家穿戴的都是藏式服装,可婚礼现场放的却是喜庆的汉语流行歌曲,司仪熟练的切换汉语和藏语,把宾客们逗得哈哈大笑,而我们拿着门口迎宾发放的喜烟,望着一旁大门口正襟危坐的防疫人员,还有戴好口罩的告示,着实有些为难,也不知道是取下口罩点火呢,还是就一直这么拿着。

仪式很简短,流程也跟汉家的婚礼差不多,一对新人在亲友的祝福声中结成了伴侣。不过在正式吃席之前,藏民们还要围着圈,跳几段欢快的锅庄舞,这才是我最喜欢的环节。如果不是本人舞姿的杀伤力过大,担心破坏现场和谐美好的气氛,我甚至都有下场一起转圈的冲动了。

即使不是天蓝蓝的艳阳天,云雾缭绕的峡谷,还有浮云笼罩下的各个寨子,也是极美的,是那种与人无争、避世隐藏的美。


行到高处,狭窄的道路已经不好通行了,我们刚在寻思,万一遇上会车咋整,迎面就过来一辆人货车,后斗里装的全是柚子,说是听说山上结婚,特地赶来做生意的,10块钱1个,15块2个,结果婚礼上没做成生意,又只能往山下走,去赶别的热闹场子。

我们一边感叹,这师傅能把这车整到山上来,是有大本事的人,一边在闪转腾挪的会车空隙里,花15块钱买了两个柚子。

山坡上吃草的牛,旮旯里觅食的鸡,都被我们极其惨烈的会车活动惊扰,换了地方去继续享受生活,只留下我们继续无奈地折腾。

在各个观景台,都有本地大姐摆摊卖些辣椒、核桃、花椒之类的特产,与其他地方商贩对游客的烦扰不同,这里的大姐们倒是十分真诚可爱,非常耿直地招呼游客来买她的东西,现在不买,等下回头要来买哟,不买也没关系,聊聊天也是好的,而且十块钱一包的野核桃仁,掂量一下,怕不是有大半斤的重量,真是良心商家。

即使光线不好的时候,山脚下的寨子仍然像极了被大山宠爱的孩子,靠在大山的臂膀上,躲在大山的怀抱里,在悠长的岁月里,过着自己幸福的小日子。

至于在甲居藏寨的大山峡谷里遇着起雾的日子,就更显得常见了,每当这种时候,我就特别怀念那些在祖国各座名山里面徜徉、徘徊的日子,即使雾气大到什么都看不见,我还是喜欢这样的大山。

在大 金川 河经过亿万年才辟开的峡谷里,在数个世纪过着隐秘生活的藏寨里,浮生一日,晒着太阳,望着云彩,透过一扇又一扇的窗户,想象着这里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想象着山川河流会经历怎样的变迁。

夕阳正在落山,但是又未完全落下,坐在客栈的阳台上,望着对面山上对比明显的光与暗,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我们只是陌路的旁观者。

好吧,明天就离开。


到大金川来看弘历的十大武功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甘孜 州进入 阿坝 州后,路边有一个小小的休息站,休息站旁边又有一棵树叶凋零的老树,老树上居然系着一捧美丽的花。

今天又是300多公里要开车8小时的艰苦行程,从 甘孜 州到 阿坝 州的路况实在一言难尽,其实大部分路面还是可以的,虽然没有高速,但基本都是平整的柏油路,可一旦遇上半成品的路段,那对车子和车里的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折磨,车子颠散架、脑子颠成豆腐渣并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话。

另外还有遇上路烂车多,需要单边放行的时候,那又是一场无穷无尽、天荒地老的等待,仿佛对面的来车永远都没有尽头。

夜里翻山的时候如果遇上极端天气,
比如 大雾、雨雪,那就更是骨灰级的驾驶技术考验了。我们这次行程,夜里九点多,快到 黑水 县的时候,需要翻越一座高耸的大山,然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顶突遇暴雪,鹅毛一般的大雪在相对速度的作用下,仿佛子弹撞击在挡风玻璃上,能见度估计只有不到十米。路边不敢停,不敢开快,不敢太慢,又没有岔口能够下公路,只能把所有能开的灯都打开,听天由命地一直往前,往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进入
金川 县的时候,还是艳 阳高 照,温度骤升。我们只能脱得只剩短袖,还得把冷气打开,然后一边开车,一边剥15块钱两个的柚子吃。

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皇帝,不谈历史功绩和社会价值,仅在实现个人价值这一点上,可以说在整个 中国 历史里都是绝无仅有的。青壮年登基,登基即大权独揽,封建帝制在他在位期间达到顶峰,享国整整一个甲子,即使退位后仍然说一不二,年近九十高寿才崩卒。对乾隆个人来说,他的整个人生是近乎完美的。

当然,乾隆爷除了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没事就下下
江南,当当文艺青年,拿个大戳子在艺术作品上乱涂乱画之外,他自我总结,他这一辈子还有“十大武功”。

按照乾隆自己的说法,“十功者,平准
噶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为一,降缅甸 、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可是我算来算去,2+1+2+1+1+1+1=9,加起来怎么算也只有九功,难道 廓尔喀 以一当二,强行凑整?

为了满足乾隆的炫耀心理,在“十大武功”的发生地之一,大金川,挑个风景好的地方竖块碑,应该算不得什么大事。

在乾隆御碑前回首眺望大金川,只见群山夹持,河水奔流,果然是妥妥的大好河山,我们这也算是沾了两百多年前旅行指南的光了。


达古冰川,一场华丽的黑白盛宴

川川走过去,「川行千里,做一场不忍醒来的梦」(川西)

在到达黑水县之前的大山里经受了一场暴雪的洗礼,而到了达古冰川一旁的民宿后,又听了整夜滴滴答答的雨声,对于第二天上山能看到怎样的雪景,是一只“薛定谔的猫”,只有去了才知道这只猫到底是死是活。

一大早来到距离民宿不过几百米的景区大门,雨虽然已经停了,但是天气仍然阴沉,云层厚重,有些地方还泛着墨色,看来指望到山上去看晴空万里,是不太现实了。

进入景区后,必须要坐景区车,这是目前 中国 大部分景区的必备骚操作,当然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由于不能把大门建的太靠近核心景区,以免对生态造成破坏,也不敢问,所以就老老实实掏钱买了景区门票+景区观光车票+缆车票。

为了让游客对购买观光车票不要有太大的异议,在到达索道下站之前,还会途径三个过路站,算是配送的增值服务了。

靠前个过路站是个在
川西 再平凡不过的海子,然后在海子周围放养了一些猴哥,就成了供应游客打卡的景点。

第二个过路站是个藏族风情园,对于本身走过太多次藏区的我们来说,这个山寨景点本身并没有什么意思,但是随着景区内海拔升高,昨夜暴雪对于景色的影响就体现出来了,远处覆盖山峰的松树又被白雪覆盖,呈现出一种与那些真正常年积雪的雪山不同的层次感,而覆了雪的山又倒映在暗青色的湖
水里 ,神秘又深邃。

景区车继续带着我们抬升海拔高度,渐渐的,窗外除了黑白二色,已经看不到其他的颜色了,看来昨夜那一场豪雪,改变的不仅仅只有越来越难走的路况,而是真正造就了一个真正的冰雪世界。

第三个停靠点又是一个高山海子,不管这个海子没下雪的时候景色怎么样,反正雪后是极美的,冷冽却不萧索,静谧而不寂寥。

高山上的一池青水由于是活水的缘故,仍未完全冰封,还在顺着河道潺潺往山下流去,流水与河床撞击,溅起片片洁白的水花。在这寒冷的世界里,在静止的万物间,还一条仍在努力鼓荡的溪水,此情此景,尤其显得动静结合,画龙点睛一般的灵动。

达古冰川的索道可以直达海拔4860米的山顶观景台,这个高度已经超过了玉龙雪山大索道最后抵达的海拔4506米,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索道。

既然是海拔最高的索道,那么就意味着,能够在缆车里看到更加动人心魄的雪景,尤其是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雪之后。

山上的雪仍未停,雪一直在下。于是,我们走出缆车在山顶能看到的景色,就只有淹没栈道、遮盖屋顶的雪,彻底连天的雪,漫山遍野的雪,如果不是在 中国 最 北极 旅行时体会过完美的雪国,我就要以为,这里才是真正雪的圣殿了。

被积雪覆盖的栈道,每逢遇上台阶的时候,自动就会变成冰雪滑梯,这是是一段十分励志的跋涉,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