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喜价首页攻略运动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红色是我们国家的底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校应该积极运用红色文化助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弘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增进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让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坚定自己的*治立场,树立远大的理想。

高校思想*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让他们成为拥有扎实学识和坚定信仰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为国家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不仅拥有很多发展机遇,而且面临着诸多挑战。在这种背景下,可以强化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把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治教育中,可以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在大是大非面前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与其他文化相比,红色文化拥有更强的群众认同。在多样化的文化环境中,红色文化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已经成了全社会普遍共享和接受的文化。红色文化能够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减少精神迷茫,加强人们的沟通交流,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可以运用红色文化来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广大人民群众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理解,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红色文化包括多种形态资源,既有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有非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拥有巨大的价值,把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能够增强思政教学实效,帮助大学生看清事物的本质,帮助他们养成批判思维的能力,在理论学习实践过程中,实现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承担起时代责任。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红色文化,能够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激发学生们对革*文化的崇敬,珍惜现今的美好生活。学生们沉浸于红色文化中,能够得到心灵的洗涤,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思想教育效果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高校作为思想*治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育人的重任,应把传承红色文化作为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积极举办红色文化传承活动,丰富思政课堂教学的内容,除了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感悟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还要从实践层面加强对红色文化的认识。高校要积极和政府相关部门展开合作,建立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便捷的观摩学习场地,感悟革*精神,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落实课程思政的有关要求,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课程始终,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精准设计教学环节,结合红色文化主题,运用红色文化素材,增强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实现教书和育才的协调统一,实现专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结合。具体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作品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围绕课程内容以爱国主义为主题进行写作,让学生以文字形式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革*英雄的感人事迹、革*伟人的成功案例;可以指导学生找出革*伟人的作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伟人的爱国情怀和心境变化。通过采用这些方式,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深刻感悟红色精神,并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动力和奋斗目标。其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引入影视鉴赏、戏剧表演、情景模拟等教学方法,构建课上课下联动模式,实现教学模式的多维度融合,增强红色文化教学的吸引力。比如在教学中穿插红色影视片段《走出西柏坡》《建国大业》《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等,让学生们在课堂中通过电影片段形象的理解课堂内容,感悟红色文化的内涵,体会革*胜利的不易,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成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和接班人。再次,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制作出不同形式的红色文化作品,并在学校媒体平台中进行展示。在红色文化精神的感召下,学生的理想信念和学习积极性会得到极大提升,红色文化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传承。

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入红色文化内容,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品牌。高校可以在校园内建设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文化角,比如红色文化长廊、革*领袖雕塑、红色经典语录宣传栏、红色书籍借阅室等,把这些作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还可以以重大纪念日、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组织学生开展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在这些历史节点可以组织相关主题的观影活动、故事分享会、主题升旗仪式等,深化主题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面向未来。高校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如举办学生班级红色歌曲大合唱,举办红色家书分享会、红色历史知识竞赛、红色历史剧、红色微视频制作大赛等,从而营造浓郁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高校还可以邀请校内外红色文化研究专家、革*老兵等,采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举办红色文化系列报告会,深入解读红色文化内涵和党的方针政策、百年历史征程,让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感受红色文化和优秀革*传统的魅力所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还可以发挥网络和平台优势,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搭建红色品牌公众号等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平台,构建互联网红色育人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红色文化元素充满整个校园,成为校园文化的底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治教育效果。

高校要充分挖掘驻地周边的红色文化资源,与红色文化纪念场馆合作,建立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了解革*的伟大历程与英烈的感人事迹,让广大青年学生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精神洗礼,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强化价值引领。在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实践教育基地时,辅导员要指导学生提前收集教育基地的相关资料,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主动总结自己在查阅资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参加实地考察活动;同时辅导员要组织学生认真听取红色文化实践基地讲解员的讲解,真实地感受伟人们的精神魅力,构筑起对红色文化的全方位认知;在考察活动结束后,辅导员还要组织学生撰写考察学习报告并制作“云参观”视频,通过网络进行发布,进一步拓展受众群体,让更多人接受红色教育。高校辅导员还可以把红色文化主题纳入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让学生们利用寒暑假组建红色根据地考察、红色老兵走访、红色口述史调研、红色精神践行等内容的社会实践服务队,鼓励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到社会中宣讲红色文化,让大学生在实践中真实的感悟红色文化,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自觉做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通过将红色文化引入社会实践,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加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为学生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动力,提高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思政教育效果。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彰显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特色,对思想*治教育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高校是培养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阵地,更要积极运用红色文化助推大学生思想*治教育,把红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政教育中,不断强化红色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把价值塑造变成全员育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帮助大学生系好“靠前粒扣子”。通过红色文化精神的指引,铸魂育才,让广大青年学生端正自己的生活态度,坚定自己的*治信念,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自觉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斗终身。

(作者:李彦,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讲师; 岳增刚,聊城大学宣传部副教授。)

来源: 光明网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