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喜价首页攻略运动2022年期末考试答案(2022-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卷)

2022年期末考试答案(2022-2022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03卷)

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达标测试卷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花(bāo) 娇(mèi) 诱(huò) 彩镜(lèng)

B.毛(jié) 掩(shì) 高(miǎo) 绿茵(yīn)

C.临(lì) 啬(lìn) 干(sè) 淅沥沥(xī)

D.粗(guǎng) 静(mì) 干(shài) 咄逼人(duō)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

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叫我们很难接受。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B.“小明,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妈。”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4.下列说法不恰当一项是( )(2分)

A.朱自清《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内容。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

B.《观沧海》是东汉未年曹操写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C.《雨的四季》既写了北方的雨,又写了南方的雨。

D.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唐诗,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宋词。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阅读刘慈欣的作品,使我们看到恢弘的科幻世界,感受到诗意的英雄主义情怀。

B.市教育局推动的“研学旅行”项目,在丰富学生见闻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C.市政府提出要完善人才绿卡等配套服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优惠的入户、子女入学、就医、住房等。

D.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开展“三进校园”等多项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春秋末年,当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时,虽然也遇到过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与别人公开进行争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即使对“乱臣贼子”,也不是公然进行锋芒毕露的批判,而是将自己的是非善恶标准,隐寓于对历史事实的正面论述中。

①反对“巧言”、“利口”

②教导弟子,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讷于言而敏于行”

③甚至当着弟子的面提出“余欲无言”

④编写《春秋》,臧否人物,也是采用隐晦的笔法,“寓褒贬,别善恶”

⑤对待不同观点的人,只是主张“道不同不相为谋”

A.②⑤①④③ B.⑤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⑤③ D.④⑤①③②

7.填空。(10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

2)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无人送酒来。

4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5)李白在《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岑参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最近,班级里开展了“《朝花夕拾》知多少”的名著阅读竞赛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6分)

1_________(人名)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是绍兴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1分)

2)《朝花夕拾》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辛辣嘲讽的是______________这篇文章。(1分)

3)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花夕拾》中一部分文章反映鲁迅童年时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一部分文章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

B《〈二十四孝图〉》叙写了鲁迅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产生的强烈反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封建社会儿童的悲惨处境。

C.《父亲的病》重点回忆鲁迅少时为父亲寻医问药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作风,揭示了这些“名医”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木质。

D.《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阿长睡相不好,喜欢切切察察,而且还谋害了隐鼠,这些都使鲁迅对她感到厌烦,但当她送给鲁迅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时,鲁迅不禁心生敬意和感激。

4)阅读下面的语段,然后回答问题。(2分)

“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崔鼠,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

这段文字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______________》一文。(1分)

结合这段文字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1分)

9.学完本文后,班级开展了以“感悟冬天”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9分)

(1)【补填诗句】 请结合你的知识积累,将下面描写冬天的诗句补充完整。(4分)

①日暮苍山远,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纷纷吹落轩辕台。

③ 千山鸟飞绝,________________。

④墙角数枝梅,________________。

(2)【提取信息】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请仔细阅读下面两段文字,从中提取关于“冬至”的三条信息。(3分)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圭表观测日影长短法测定出冬至来了,时间在每年的12月22日或23日。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所以冬至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3)【片段写作】 请发挥想象,描写一下你家乡的冬天。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突出冬天的特征,50字以上。(2分)

二、阅读(3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4分)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秋在大多数文人笔下是悲凉的、萧瑟的,但在曹操的笔下却充满生机,为什么?请结合诗歌背景简要分析。(2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2分)

11.文言文阅读。(11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4分)

①俄而雪骤:_________

②公欣然欣然:_________

儿女讲论文义儿女:_________

撒盐空中可拟差:_________

2)请给文中画框线的句子划分节奏。(标1处)(1分)

未若柳絮因风起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4)如果你是这场咏雪比赛的评委,你觉得谢朗和谢道韫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2分)

5)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氛围?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分)

12.对比阅读《春》和《济南的冬天》,完成下列小题。(10分)

【甲】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乙】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请给甲、乙两个文段各拟一个小标题(字数不多于5个字)(2分)

【甲】____【乙】____

(2)甲、乙两个文段都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请分别具体列出它们的写景顺序。(2分)

(3)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说说它们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2分)

②山尖全白了,给蓝天上一道银边。(2分)

(4)“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请结合原文,谈谈“妙”在哪些地方?(2分)

13.阅读下文,完成下题。(8分)

走着走着天就亮了

刘庆明

①我小时候有一次跟着母亲走亲戚,由于生产队里的生产任务紧,母亲对我说,明天凌晨三点起床,赶回家晒谷子,不能睡得太沉啊。

②坐在一边的亲戚说,这么早,带着孩子走夜路,我们不放心啊。

③母亲说,都是熟路,怕什么。亲戚只好依我母亲。凌晨三点钟,母亲把我摇醒。亲戚送我们到路口。母亲向他们挥挥手,说,你们回去睡吧,不要紧,两个小时就到了。

④我知道,天转晴,母亲要赶回去晒生产队里的谷子。我跟在母亲后头,在黑暗里走着。脚下是一高一低的麻石路。三点多,虽是凌晨,但天幕上没有星星。母亲说,黎明前的夜是最黑的,你怕不怕?我那时七岁多,有母亲在身边,还怕什么。我摇摇头,说,不怕,有你呢。走了一段路,我看看天,还是黑黑的,心里想,天怎么还不亮呢?我问母亲,母亲说,会亮的。又走了一段路,我觉得天还是黑黑的。黑夜肆意着,仿佛一个宽大而又深邃的黑洞,又似如来佛的手掌,我怎么也走不出那黑色的天幕。我心里有些不耐烦,又问母亲,天怎么还不亮呢?母亲说,快了,你不要老记着天怎么还没亮,只管走,走着走着,天就会亮起来。

⑤母亲怕我走得不耐烦,心里老想着走路的事,便给我讲故事。母亲讲的故事,都是我平时听她讲过多次的老故事,耳朵都听得起了茧。可在黑夜里,我只能认真听着。就这样,母亲的故事分散了我期盼天亮的注意力。我们就这样走着走着,不知不觉天亮起来,我最先看到东方出现鱼肚白。我指着那东方的鱼肚白高兴地对母亲说,看,天快亮了。母亲抬起头看了看,说,真的,天快亮了。

⑥很快,那东方的鱼肚白越来越明亮,直至完全白起来。母亲高兴地说,你看,我们只管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接着母亲又说,以后你不管做什么事情,别老惦记着怎么还没做好呀,怎么还没完成呀。就像现在走路一样,只管走着,只要认真做下去,我们就会不知不觉把事情做好、完成好,心里一点也不觉得慢,不觉得累。要是我不给你讲故事,你老惦记着怎么天还没亮、还没到家,就会越走越觉得脚下的路途遥远,越走越觉得天总不会亮似的,无形中给自己增添心理负担。你上学读书也一样,不要老想着读书好累,只有认认真真地读着,认认真真地做作业,才会觉得读书并不难,越读越觉得有味,这样成绩自然会提高起来。

⑦后来我长大了,时时想起母亲“走着走着天就亮了”这句富有哲理的话,它让我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首先不想困难难到什么程度,只管认认真真去克服、去战胜,不抱怨困难太大,一心想着如何解决困难。我相信,心中坚信“走着走着天就亮了”的道理,只要走着,离家的距离就会越来越近。同样,任何事情,只要我们埋下头,认真去做,离成功就不遥远。

⑧“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成了我在人生路上一直向前的精神力量。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年第20期,有删改)

1)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2分)

母亲带“我”辞亲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母亲给“我”讲道理

2)赏析下面的句子。(2分)

黑夜肆意着,仿佛一个宽大而又深邃的黑洞,又似如来佛的手掌,我怎么也走不出那黑色的天幕。

3)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母亲的形象。(2分)

4)本文的标题“走着走着天就亮了”有怎样的含意?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2分)

三、作文(50分)

14.写作。

观看了2021年2月1日起在CCTV-1综合播出的《觉醒年代》,使我们明白了,“醒”,一个有温度的文字:山朗水润,万物苏醒;声声叮咛,爱的唤醒;点滴感悟,心灵觉醒;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醒来,可以是一种姿态,可以是一种对过往的反思,还可以是一种成长。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你最有体会的角度,以“醒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提示:①明确“醒”的真正内涵;②详略得当,充分表现“醒”在我们心中的地位及重要性;③有逻辑地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悟、发现、思考等;④内容健康,文体明确;⑤)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项“彩棱镜”中的“棱”应读“léng”。

2.答案:C

解析:A.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符合语境,使用正确;B.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符合语境,使用正确;C.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与“瓢泼大雨”语义矛盾,使用不当;D.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符合语境,使用正确;故选C。

3.答案:B

解析:A.“害了羞”把薄雪人格化,这是拟人的修辞;B.无修辞;C.“盼望着,盼望着”是反复,“脚步近了”把春天人格化,是拟人;D.“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三个比喻句构成了排比句,是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故选B。

4.答案:D

解析:《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5.答案:B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C.成分残缺,缺少宾语;可在“住房等”后添加“条件”一词;D.语序有误,可将“学生非常受欢迎”改为“非常受学生欢迎”;故选B。

6.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衔接和排序。结合前文中的“也遇到过不同的观点,但却很少与别人公开进行争辩”可以判断首句应该是⑤,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然后承接②,从正面提出对弟子的要求;然后是①,从反面提出对弟子的要求;再接着③要求更进一层;最后④句中的“臧否人物,也是采用隐晦的笔法”照应后文的“即使对‘乱臣贼子’,也不是公然进行锋芒毕露的批判”。所以排序为:⑤②①③④。故选B。

7.答案:(1)影入平羌江水流

2)落花时节又逢君

3)强欲登高去

4)回乐烽前沙似雪

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答案:(1)寿镜吾(寿怀鉴)

2)《无常》

3B

4)①狗·猫·鼠

②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解析:(1)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对先生的描写可知,就是寿镜吾。他,名怀鉴,字

全部评论(0)